
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前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从基于分子原子和离子得孤立微粒观进阶到基于微粒及其微粒间相互作用的水平层次。同时化学键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将微粒与能量相结合的重要认识角度———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是很强的相互作用,不同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强相互作用。在学生形成这种认识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新物质生成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生成,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可以释放能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进而深入认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本质和能量变化本质,为后续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分子结构模型描述微粒结构。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能从化学键视角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会分析物质变化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重难点 化学键概念,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 用电子式描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准备常见分子CO2、H2O、NH3、CH4的分子模型,氯化钠、氯化氢形成过程动画 教学过程 【引入】前边通过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学习,我们知道目前已知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可这些元素却构成了已发现或合成的一千多万种物质。 【观察思考】展示常见分子的模型 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千千万万种物质?元素的原子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物质中原子为什么总是按照一定数目相结合?人类对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再不断的进行探索。请大家阅读教材“联想质疑”栏目,了解科学家们对微粒之间结合方式的认识。 【联想质疑】学生完成教材联想质疑栏目,提出自己观点和认识。 【过渡】通过科学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形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结合的,那么这些微粒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呢?请大家完成教材“交流·研讨”栏目。 【交流·研讨】 1.加热至100℃时,水会沸腾变成水蒸气。这一变化过程中,外界提供的能量的作用是什么? 2.加热至2200℃以上时,水会分解。在这一过程中,外界提供的能量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使水分解需要加热到2200℃以上,而使水沸腾只需要加热到100℃? 【引导】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你对“微粒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一问题有了什么认识?请大家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交流展示】选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交流研讨的结果和观点。 【归纳点评】 1.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加热提供能量用来破坏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2.水分子内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加热提供能量用来破坏这种作用力使水分解。 3.水分子内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总结】 一.化学键 定义: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称为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 【质疑】不同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是不同的,因此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会存在化学键的变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会如何变化呢?请大家结合教材“迁移应用”的示例,小组合作完成相关表格。 【迁移应用】学生组内合作完成教材“迁移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