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8234

统编版(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游山西村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2476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21课,23张,课件,西村,游山
  • cover
(课件网) 游山西村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现存诗作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他的诗篇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得失、社会风气、民间疾苦。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chì严谨。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传世。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背景资料 朗读指导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tún 1.诗歌大意 整体感知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不清, 丰收年景里款待客人,备足鸡肉、猪肉。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桃红柳绿的小山村。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村民们衣冠简朴,淳朴的古代风俗依然保存着。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半夜前来叩门。 2.诗的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首联写出了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3.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的,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的【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4.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热情赞美了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山西村优美的风光以及古朴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莫笑”“足”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农家的忠厚淳朴和热情好客。 “莫笑”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品味赏析 【湖南常德中考】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意境、画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 意境:诗人行走山间,只见山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中,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 情景:颔联描绘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因为曲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 困境中往往蕴涵着希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世界。 【变式题】本诗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诗人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的意思通常指什么? “柳暗花明”现在常用来比喻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色艳丽所以用 “明”。) “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 “箫鼓追随春社近”这句话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