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学习目标 1. 能列举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 知道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并分析其表现; 3. 知道这一时期的经济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明白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新课导入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动态图 描绘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繁荣景象 阅读材料,分析宋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二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材料三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四 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 相对稳定;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经济因素: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政策倾向:政府的扶持与鼓励; ⑤南北人民的智慧与努力。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农业的发展的表现(粮食作物面积、品种、产量、粮仓(谚语)、技术、工具)、经济作物。 任务一:阅读教材P64-65第一子目,找出以下信息。 一、农业的发展 1.宋元时农业发展表现 农业 粮食作物 技术 经济作物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秧马、复种 宋元时期,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苏湖(常)熟,天下足” 一、农业的发展 看图说史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此图存于故宫博物院,采自《宋人画册》。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展现了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 秧马:拔秧工具 宋代《耕获图》 一、农业的发展 找出元朝新开凿的两段运河和主要的海运航线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为什么要开凿两段新的运河?有何作用? 想一想: 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有哪些变化? 作用:①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②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变化:裁弯取直,中心城市在大都,新开凿会通河与通惠河,航运更加便利。 一、农业的发展 2.水利设施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找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各行业(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造船业)发展的表现。 任务二:阅读教材P66-67第二子目,找出以下信息: 二、手工业的兴盛 手工业 北宋 时 丝织业 南宋 后期 棉纺织业 元朝时 毛纺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发达,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棉纺织业在海南岛兴起。 毛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江南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1.纺织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号为冠天下的蜀锦 南宋棉毯 人物扫描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归来,将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改进棉纺织工具,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印染工艺水平。她对棉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江从事棉布生产的有1000多户,织出的“乌泥泾被”远近畅销。 黄道婆 2.制瓷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朝 五大官窑:官窑、哥窑、均窑、汝窑、定窑。 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辽的瓷器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