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观察、比较,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团队为单位,完成图文对应游戏,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桂”4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团队为单位,完成图文对应游戏,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回顾主题,反馈日记 2.引入情景,揭示课题 二、初读正音,圈找树名 1.学生自读 要求:学生自己读儿歌,既要读正确,还要一边读,一边把树的名字找出来,圈好。 2.自读反馈 (1)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分句指导学生把儿歌读正确,可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或齐读。 (2)学生汇报圈出的树名,教师根据汇报,在课件中标出树名。 3.认读树名 (1)再认树名。注意树名字里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要读准。 (2)逐个认读。配上部分树木的图片。 4.打节奏,读儿歌 三、发现规律,巧记生字 1.刚才我们读到的这些树名里,有很多生字,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是有共同特点? 发现1:都是木字旁的字。和另一个字加起来,就是一个新的字。 2.红领巾小队活动:转盘游戏 (1)小队活动要求: 轮流转转盘,其他队员读生字,并叫出树名。 (每个红领巾小队都有一个转盘,请队员们轮流转转盘,指针一停,其他队员要赶紧读(2)集体玩转盘,认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3.发现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1)用了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记得又对又快?(右边的字,就是这个字的读音、差不多的;都是形声字———就是有一个部分,在提醒整个字的读音的) (2)红领巾小队讨论:观察形声字,为什么排成两队?讨论。 发现2: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同。 如“桐、枫、杉、梧”。 发现3: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读音相近。 如“柏、桦” 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声调不同;“松” 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相机讲解“彡”字源:现在的《新华字典》里没有,但是东汉的《说文解字》和清朝的《康熙字典》里有,表示木头里面的花纹。杉,的的确确是个形声字。 4.运用形声字的规律,猜猜其他树名。 学生尝试认读树名:榉树、花楸树…… 小结: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我们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交许更多的朋友啦! 四、据文找树,读懂第一、二句儿歌 1. 红领巾小队活动2:图文对应摆树名,寻找特点说理由 (1)找杨树,说理由 读懂杨树的特点,相机带出榕树的特点———壮。 指导读好第一行儿歌 (2)团队活动:圈找树木特点,把图片和树名对应起来。看看,哪个红领巾小队摆得又快又对。(其中一个小队,到黑板前面摆。) 说说这样摆的理由。相机理解儿歌。 3. 学习“掌、装” 出示“掌、装”,也是形声字。 4.看着板书图片背诵儿歌第一、二句。 五、指导书写生字,鼓励写游览日记 1.出示老师的游览日记,引导学生观察日记中要写的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笔画穿插最难写的字。 3.学生练写:自主观察余下3个生字有穿插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写一写这4个生字。注意: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 4.展示学生的书写,引导学生评价。 5.读一读日记,鼓励学生尝试写日记。 附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