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推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文学的概念,至今在我国学界依旧是一个大问题。大众读者心目中的文学概念和学界 的文学概念存在巨大分歧。比如,21世纪大众读者热捧的网络文学,学界就将其排除在文学理想 国之外;再比如,现当代通俗文学作家的作品,包括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 等,虽被民间追捧,但学界的态度依然模糊;还有明明是赓续中华千年诗脉的旧体诗词,喜好者甚 多,但学界很多人还不肯承认旧体诗词是文学。所谓“正统文学”的门槛高不可企,以至于有的网 络文学研究者要求网络文学进入民间文学,此前也有学者主张将旧体诗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纳入民间文学。可见既有的文学概念已然僵化,并不断地以做排除法的方式保护现有文学概念 的纯洁性。 倘若我们转变文学观念,不要固守“纯文学”概念的藩篱,而是回到中国人传统的“大文学”观 念,情况恐怕就大不一样。在新媒介语境下,只有解放文学观念,才能促进新兴文学样式发展,才 能激活民族文学传统活力。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文学总略》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 谓之文学。”这是一个很开放的文学观念,凡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著述,都可以纳入文学范畴,所以 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不用担心应用文不是文学。在现有文学概念支配下,文学变得越来越狭 隘,这让很多文学写作者“无家可归”,找不到认同感。我们亟待开放文学的“门户”,不仅将网络 文学、旧体文学纳入文学世界,还应将影视文学重新纳入其中,不能继续在新文学(新诗、小说、散 文、话剧)的文体板块中画地为牢,而是要寻找与新媒介对接的多种路径。 事实上,新媒介时代的来临就如同历史上的每一次媒介革新一样,肯定会给即时的文学带来 巨大冲击,但绝不会导致文学的终结,相反,它总会给文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竹简帛书的出现助推先秦文学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助推汉代以来文学的大发展,而雕版印 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全面推动唐宋以来中国文学的大发展与大繁荣。随着现代印刷工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参考答案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联合考试语文 1.B 2.D 3.D 4.①借章太炎的话提出一种开放的文学观念,指出凡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著述,都可以纳入文学范畴,与现 有文学狭隘的观念形成对比,为文中提倡解放文学观念提供理论依据,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照应上文“不要固守‘纯文学'概念的藩篱,而是回到中国人传统的‘大文学’观念,情况恐怕就大 不一样”的论断,引出下文关于新媒介给文学带来新机遇的论述。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媒介革新将文学带到大众化的民间世界,催生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人民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文学 样式,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新媒介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审美方式,作品关联起社会性和时代性,反映了历史、现实和人民的 日常生活。 ③新媒介语境下,读者成为主动参与的创作主体。更多普通人投入面向自我的民族志式写作,拉近了文 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文学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6.A7.C 8.①古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