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1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普通水稻只能生长在一般的水田里,而无法在盐碱地生长。2012年以来,袁隆平院士参与培育的适合在盐碱地里生长的“海水稻”,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规模化推广阶段。 普通水田与盐碱地,两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岩石受风化和侵蚀作用破碎为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碎屑。 岩石的风化 石块 岩石 石砾 砂粒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就是大块岩石不断地变成细小的矿物质颗粒。 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岩石的风化的因素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生物因素 有机物在岩石颗粒的积累过程 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风化是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变化的现象。 侵蚀是风、水、冰或重力等作用破坏岩石、搬运岩石碎屑物的过程。风化和侵蚀共同持续作用,地表的岩石碎屑物不断积累。 有机物在这些碎屑物中逐渐积累,形成营养物质,历经漫长的过程,这些混合物最终形成土壤。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岩石风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岩石遭受物理风化时,会破裂成越来越小得碎屑,每块碎屑保持原有的物质性质。影响岩石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很多,温度、压力和生物活动是导致岩石发生物理风化的重要因素,如图所示。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成分改变的过程。 化学风化所产生的碎屑物质的组成不同于原来的岩石。 例如,岩石和水的化学反应导致新矿物的形成,以及可溶性物质的析出。 岩石通过物理风化碎裂成碎屑后表面积增大,碎屑物更易遭受化学风化作用。 ①原始阶段 ②幼年阶段 ③壮年阶段 ④老年阶段 风化的岩石碎屑慢慢发育成土壤层。 母质层 基岩 原始 母岩 母质层 基岩 表层 沉淀层 母质层 表层 沉淀层 尚未发育的原始母岩。 母岩开始风化,形成母质层,低等生物作用。 出现表层和沉积层成为成熟土壤。 土壤发育速度趋于缓慢,层次明显且性质稳定。 土壤可被粗略地分为三层,如图所示。 最靠近基岩的母质层仅包含部分风化的岩石碎屑,这些碎屑是土壤的物质基础;靠近地表的表层则积累了更多来自地表植被的有机质,岩石碎屑被进一步分解为黏土和无机物;沉积层位于表层和母质层之间,是在降水作用下,上方土壤中的可溶性矿物质、细小颗粒被溶解、冲刷下来积累形成的。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地表矿物质成分、植被等因素不同,土壤发育状况也不同。有的地区地表土在表层之上还有发育出主要由有机质组成的有机层,有的地区在各层之间还会发育出过渡层等。 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形成1cm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需要100~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思考与讨论 岩石形成土壤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岩石形成土壤的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