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8255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测试卷

日期:2025-04-1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288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下册,单元,生命,空气,第三章,八年级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2025八下·金华月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用作航标灯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解答】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而不是空气质量的78%,错误;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是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作燃料,错误; C、稀有气体用作航标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食品包装,隔绝氧气,防止食品变质,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5八下·金华月考)根据化学实验常识,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 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解答】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故方法正确;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故方法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方法正确; D、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下·三门期末)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 【解答】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进行收集,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应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