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红烛》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属于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可配乐歌唱,且句式不齐,因此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B.《红烛》化用“蜡炬”这一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雪莱的《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有浓郁的象征意味。 C.《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它们时代背景不同,但展现的青春情怀却都同样感人。 D.《短歌行》为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用前人诗句表达心志;而《归园田居》则是五言诗,平淡舒缓,善用渲染,展现一幅乡村日常生活图景。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A.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 B.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C.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诗歌往往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例如闻一多化用“蜡炬”赞美其奉献意义:昌耀通过“雪峰”“太阳”“蜘蛛”表达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雪莱借助“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好,请根据例句,另选意象,仿写句子。 红烛啊! _____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_____ 灰心流泪你的果, _____ 创造光明你的因。 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啊! ①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A矛盾!冲突! 红烛啊! B不误,不误! ②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③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4.标序号的诗句中含有破折号,请分别指出其作用。 5.请从“青山”“白云”“明月”“斜阳”四个意象中任选一个,把握其特点,仿照画横线诗句的基本样式,写一节诗句。 6.请分别简析画波浪线处诗句的表达效果。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绘江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句子是“ , ”。 (2)《红烛》中“ , ”两句是对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的总结:默默无闻得燃烧,明知会流泪,明知最终会化为灰烬,也要矢志不移。 (3)《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