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715859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1154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四川省
,
答案
,
PDF
,
试题
,
语文
,
月月
多悦高中2024级高一下期3月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舟船本身独特品性承载着诸多情感、能寄托心灵。它能深入历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历 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通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问, 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唐代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作《渔歌子》五首,其中那位身 被菱衣,头戴箬帽,斜风细雨中的垂钓者和柳宗元《江雪》诗中的寒江独钓者,堪称千古 一绝,逐渐凝化成中国文学中舟居渔父形象的一种定格。明朝张岱更有一部《夜航船》传 世,令文人墨客深深感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可以说,历代文人士大夫 对山水林泉的怀恋,对仕途的担心,对社会的不满,往往化作对舟居渔父生活的憧憬。舟承 载着人生的欢乐与快意、痛苦与无奈、失落与遇合朝我们缓缓驶来,它是历代文人止泊心 灵的场所。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从世俗走向艺术, 从实用走向审美。 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 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舟是中国 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以寻找心灵的寄托。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 以令我们心旷神怡。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 、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 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中国文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有真和美, 认识到繁华短暂,自然永存,人生有限,江山长在,在这人世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 对比中,选择和皈依了后者。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 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自与其私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李白理想的人生 模式也是像范蠡一祥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只有在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 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 当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体现其自身价值时,游山玩水便成为一种生活 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他们在山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即忘忧劳、去荣辱、清静闲适、 怡情悦性。舟依持水力风力而行,较之靠人力畜力推动幸引的车,相对轻灵便巧,特别是在 倾风顺水的情形下,舟行速度极快。顺水行舟这种御风而行的感受,可以说是古人对超越 时空阻隔的自由的一种真实体验。人与自然正是通过舟船来缩短距离,从而使人融入自然。 再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数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跳接饯别校书叔云》)“永 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搂》)李白的进步思想与黑暗现实之间 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只好逃避现实,想选择“数发弄局舟”的出路。李 商隐却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意,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 不管是李白的散发弄舟,还是李商隐的白发入舟,都是寄情扁舟,游于山水,不以世事萦 怀。诗人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维持着他们身体的安逸和心灵的平静。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五单元写作任务 写演讲稿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16)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16)
《谏逐客书》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16)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025-04-16)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共7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