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巧妙手笔 著写奇美景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 杜鹃 油桐 一簇 孔隙 臀部 稍微 额角 浙江 蜿蜒 石笋 盘曲而上 或浓或淡 突兀森郁 并排仰卧 一团漆黑 变化多端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自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 画下来。 路上→( )→( ) →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借助导学案,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景点。先读再合作交流 主要写了景物什么特点?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小组合作学习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官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一进房子 路上→( )→( ) →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详写 略写 略写 有详有略 每一处景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的来路。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 泉水的来路 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溪流从洞里出来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流 外洞,泉水从孔隙流出 微写作: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