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 1.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墨烟 B. 搅拌墨烟 C. 捶打磨条 D. 翻晾墨条 【答案】A 【解答】解:A、烧制墨烟,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搅拌墨烟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捶打磨条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翻晾墨条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答】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吸热的是②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1731克土壤。研究所获得一定量的月壤样品,并进行研究。下列过程会引起质量变化的是( ) A.将样品高温灼烧 B.将样品粉碎 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 【答案】A 【解答】解:A、将样品高温灼烧,样品的质量会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 B、将样品粉碎,样品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样品的温度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样品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降到2℃的过程中( ) A.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B.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D.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到4℃后又逐渐增大, 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所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B。 5.(2025 鹿城区校级一模)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答案】A 【解答】解: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 故选:A。 6.(2024 浙江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大寒:“小寒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