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十一)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要点归纳 一、两次世界大战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1年9月-1945年9月 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等 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 原子弹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战后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影响 (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4)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当堂演练 1.数据统计可以直观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图片所示历史现象反映了( ) A.欧洲经济迅猛发展 B.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C.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两国最先进的武器都被搬上战场,双方军队伤亡加起来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这主要说明( ) A.战争发生转折 B.人们开始反思战争危害 C.战争的残酷性 D.先进武器加速战争进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奥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9.2%,英法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27.9%,英法军队人数为873万;德奥人力资源为1.45亿;德奥可利用的资源地有本国和占领国,英法可利用的资源地除本国外,还有中立国和广阔的殖民地。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获胜的原因是( ) A.协约国武器先进 B.美国加入协约国 C.协约国整体优势明显 D.同盟国士兵厌战 4.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会议主要内容为签订对德和约,和会实际上由几个帝国主义大国控制。1921年11月12日开幕、由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和使用新的战争武器的规则;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由此可见,两次会议( ) A.保障了战后世界的永久和平 B.确立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C.限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D.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部分史实,这些内容可以说明( ) 时间 事件 1942年1月 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5年8月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A.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B.国际合作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 D.苏联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6.1944年6月7日《新华日报》第二版标题是《四千船舰万架飞机出动:盟军在法国登陆》,并配发社论《第二战场开辟了!》。据此分析,《新华日报》报道了( ) A.凡尔登战役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7.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示意图,图中ABC处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德国突袭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德国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8.二战后,美国出现了一个风行全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该流派的作家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