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乡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2025.04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不存在脱离科学的纯粹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科技史研究面临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即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首先要弄清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孙小淳表示,重视实验、讲究逻辑是近代科学的突出特征,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分类、建立模型,以及解释事物间因果关系、弄清现象间关系等很多方面。 孙小淳团队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不仅有观察、测量,还有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例如,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中有很多预测和实验,农学中有关于播种、嫁接的方法,手工业中有各种陶瓷制作技术,冶金领域有很多实践和验证,《墨经》中对小孔成像的认识有观察也有实验,等等。 “我们谈的古代科学是指古代的‘知识体系’或古人对自然的解释,也有人把人类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系统知识视为科学。”孙小淳说,“尽管这些方法、实验和模型并不系统,但它们证明了某些理论。” 中国汉代制定历法时,曾有十多个“团队”参与竞争。他们做了大量观测,并通过构造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制定历法要观测行星运动、恒星位置,要准确验证月相、预测日食及制定二十四节气时刻。”孙小淳说,“这需要精细测量、不断验证、修正模型。同时,帝王会委派相关人员进行验证,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完全符合今天的科学规范。” 如今人们只看到现代西方科技影响了中国,却忽略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的确一直在引进、吸收外来文明,但并非单向吸收,除了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方面的成就也影响了西方。 中国古代科技人员没有做过像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那样的实验,但有很多“实际的实验”。例如,研究人员在景德镇窑洞遗址发现了很多小瓷块,上面有标记和名字。这是匠人专门用不同配料、不同燃料、不同温度、不同包釉进行的样品烧制。 “它就是一种‘实验’,工匠们要弄清各种材料、条件组合烧制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孙小淳说,“这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如果没有这些试验,不可能做出那么精美的陶瓷。只不过以前出于某种原因,如保守商业秘密没有公开。实际上中国古代有很多类似技术。” 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察,中国古代更强调科学的“济世经邦”作用,注重把知识运用到国计民生领域,因此,天文、农学、水利、医学等领域的成就都是将科技与治国理政紧密结合的成果。 “除了一些观察、测量和试验,中国古代也不乏理论探索。”孙小淳说,“当然,这些探索后来没得到充分发展,但不能因此就断定中国古代文明中没有科学思想,没有科学的创造精神。” 孙小淳认为,人类文明史相对宇宙历史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人类经历和认识的空间极其有限。“因此,我们对科学的认知还存在很多可能性,当前这些科学上的定律公式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 世界科技史中,中华文明从未缺席,未来也不能缺席。 “探究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学故事,实质上是探寻科学的‘中国心’。”孙小淳说,“对科学‘中国心’的清晰认知涉及文化自信,关乎我们以什么姿态,以及什么心态面对过去和未来。只有把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之魂相结合,塑造科学的‘中国心’,才具有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向未来。” (摘编自张双虎《中国古代的科学实践如何进行》) 材料二: 我国著名文学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评价:“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工程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