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2799

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6207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内蒙古,语文,答案,PDF,试题,期末
  • cover
通辽蒙古族中学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大体上都属于我所谓社会圈子的性质。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重要的。 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社群普遍被称为“大家庭”的。我在《江 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这些名词的主体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个小或大的形容词来 说明中国和西洋性质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别。可是我现在看来却觉得这并不妥当,比较确当的应 该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 我提出这新名词来的原因是想从结构的原则上去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在西洋,家庭是团体 性的社群,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 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亲这一方面。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 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上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的 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 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的是在数量、在大小上。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 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 第 1页/共 9页 是在父子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 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 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 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材料二 在中国文化里,社会中的意义单位不是个体,而是建立在牢固血缘基础上的“家与家族”。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联结,由血缘、地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情缘”交织而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关系得到 文化确认,形成面子与权威,左右并维系着特有的社会价值与交往模式。具备这些特征的中国社会,呈现 “熟人社会”样态。人们生活在各自熟悉的社会空间里,以熟人为“介质”构成网状社会关系,彼此认同, 依据婚姻等缔结“差序”,组成利益“格局”。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依赖伦理交往维系着“情面”,礼 治秩序调节着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 就此而言,适用于乡村的熟人社会无法衔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很显然,我们现在讨论陌生人社会, 是因为预设了关于熟人社会的想象,而关于熟人社会的想象不仅源于西方陌生人社会理论,还受到关于乡 村熟人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所提及的陌生人社会依然未能完全真实建基于中国社会。因此,要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