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 11、课内阅读理解二 第一单元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4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第二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在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 ”“ ”,说明灯种类多的词语是“ ”。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4分) 4、用“ ”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1分)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4分)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腊八粥(节选)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选文写的是八儿 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 (A. 详细 B. 简略)。(2分) 2、选文通过描写八儿的心理、 、 、 等,将八儿的馋样儿刻画得活灵活现,请用“ ”画出一处,体会八儿的心情,在下边作批注。(5分) 3、画“ ”的部分是对腊八粥的描写,下列对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中能想象到腊八粥逐渐黏稠的样子 B.粥的“叹气”声一直诱惑着八儿 C.“叹气”声表现了八儿吃不到粥的失落 D.粥没发出声音,“叹气”声是八儿的想象 4、八儿觉得碗盏“摆到灶边好久了”,妈妈却说“时候还早”,这样写矛盾吗 为什么 (3分) 三、读古诗,想画面,完成练习。(9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素”字的意思是 (A.与“荤”相对 B.白皙)(填序号)。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描写了 的情景。(3分) 2、诗中多处运用了叠词,使诗歌充满了韵律美,且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请你将下列叠词与其所表达的意义连一连。(2分) 3、联系传说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下列四幅图均出自《牛郎织女》的故事,符合本诗后四句描绘的画面的一项是( )。(2分) 4、具体分析诗中画波浪线的诗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2分) 第二单元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7分)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 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那些尖 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 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