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 12、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补全诗句,并完成练习。(14分)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 ,焜黄华叶衰。 ,何时复西归 , ! 1、这首诗出自《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 。 它的职责是采集 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3分) 2、这首诗中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是“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分) 3、班里要举行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被举荐为班会主持人。 (2分) 准备主持稿时,你想到如果把一些诗句用在主持稿中一定会很棒。例如:“劝君莫惜金缕衣, ”;“黑发 不知勤学早, ”。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9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 。 读到“地白”一词,我们可以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 , ”。(2分) 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前两句诗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营造了清幽、冷寂的氛围 B.“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 尾句明明是诗人自己怀人,偏说秋思归处,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慧慧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对古诗的内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她解答疑惑。(3分) 4、明月多情,下列诗句中的“月”承载的情感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9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画四处)(2分)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和关联词,选择合适的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填序号)(2分) 作为一块石灰石,我经历了( ),也经历了( ),即使( ),我也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粉身碎骨 B.熊熊烈火的焚烧 C.千万次的捶打和凿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开采和烧制石灰石之难。 C.诗人借石灰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要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D.诗中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极富感染力。 4、“ ”一词极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 、 等革命烈士。(3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0分) (一)竹 石 [清] 郑 燮 ,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题画竹 [清] 戴 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三)县署丛竹 [宋] 梅尧臣 袅袅幽亭竹,团团自结丛。 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 陶柳应惭弱,潘花只竞红。 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风。 1、把古诗(一)补充完整。(1分) 2、三首诗都描写了竹子,请比较三首诗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古 诗 异 同 生长环境 修辞手法 竹的品格 表现手法 《竹石》 《题画竹》 《县署丛竹》 3、下列对三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石》中,“千磨万击”表面写的是竹子经历的恶劣环境,实际也写出了诗人被迫害时加害者的残忍手段。 B.《题画竹》中,前两句写出了竹子迅速成长的外部因素,后两句点明了关键因素。 C.《县署丛竹》中,前四句赞美了竹的外形,后四句将柳、花与竹进行对比,表明了竹生长环境的优越。 4、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完成练习。(填序号)(2分) (1)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 蒙古族攻打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