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7087

3.2.2 光合作用 课件 (共47张PPT)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1218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2.2,光合作用,课件,47张,PPT,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并放氧气: 5.归纳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及产物;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吸收的水大部分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那么,在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想一想·议一议:海尔蒙特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沐浴着阳光,植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还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就隐藏在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绿叶之中。 光合作用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探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 ②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实验目的: 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酒精、碘液、清水、黑纸片、 曲别针、小烧杯、培养皿、水浴锅、镊子等。 淀粉遇碘变蓝 变量:设置对照;有光、无光 方法步骤: ①暗处理: 目的: 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②设置对照: 作对照实验(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目的: 有光 无光 测定是否在有光照的部位和无光照的部位都能制造淀粉。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④摘叶: ⑤酒精脱色: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⑤叶片放入酒精中 隔水加热脱色处理 问题1.为什么用酒精脱色不用水? 问题2.为什么隔水加热(水浴加热)不直接加热?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 酒精直接加热易燃有危险 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照光: ⑥清水漂洗: ⑧清水冲洗: 洗去多余的酒精 酒精脱色前 酒精脱色后 ⑦染色: 滴加碘液 冲掉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黄白色 淀粉遇碘液可变成蓝色,故用碘液来鉴定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淀粉。 目的 见光部分 遮光部分 实验现象: 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 在上面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在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这说明,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与光合作用相关实验 一、步骤 ①暗处理:将叶片中原有淀粉转运和消耗完 ②设置对照实验 ③照光:放在光下照射(进行光合作用) ④摘叶: ⑤酒精脱色:酒精隔水加热 (酒精———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直接加热易燃有危险) ⑥清水漂洗:(防止残留的酒精影响染色) ⑦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⑧清水冲洗,观察结果,(变蓝———产生淀粉,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 二、变量 :对照实验的不同点 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这是因为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捕获太阳光。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叶绿素 太阳光 捕获 化学能 (储存在有机物中) 叶片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器官) 光能 转变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十七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