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太空一日》 情境化教学设计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揣摩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3.结合细节,理解航天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重难点) 学习目标 用文字为航天探索者杨利伟“画像” 为探寻科学探索者的精神光芒,我班即将启幕"为科学探索者画像"主题创作活动。请同学们选择一位熟悉的科学家,浏览与他有关的新闻报道、传记资料等,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他“画像”。你打算为航天探索者杨利伟“画像”,请学习课文《太空一日》,将航天日志的理性数据与人性温度熔铸于文字,让这位叩响天穹的勇者形象跃然纸上。 情境任务导入 01 02 03 04 共一课时 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浏览课文·知探索经历 赏析细节·明探索心理 深入探究·感航天精神 学习任务群 任 务 一 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任务一: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1.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hú chì kuò kàn nǐ áo jǐn chóu zhuó hè zī xián kuò záo yú fǔ jūn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 ) 模拟(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烧灼( ) 赫兹( ) 舷窗( ) 轮廓( ) 确凿( ) 无虞(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 耐人寻味( ) 惊心动魄( ) nài pò 任务一: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比喻沉重的负担。( ) (2)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3)一眼就能看清楚。( ) (4)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5)指处理事情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 (6)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颠倒。(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一目了然 惊心动魄 应付自如 本末倒置 任务一: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3.了解作者 杨利伟 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03年,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对中国航天事业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代表作:《天地九重》 任务一: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3.了解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任务一:基础入门·记字词文常 4.了解“神舟五号”飞天全过程 任 务 二 浏览课文·知探索经历 任务二:浏览课文·知探索经历 1.速读课文,根据下列提示扩写小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一)启航太空时,出现了 的情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但最终 。 (二)在太空中,我看到了 ,我没有看到 。 (三)我在太空中将“本末倒置”的错觉调整过来后,还听到了 ,这声音至今 。 (四)太空归途中,我经历了 ,这过程真是如此惊心动魄。 低频共振持续26秒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不适消失 地球弧线,北京和祖国各个省份,类似棉絮状物体 长城 神秘的敲击声 也没有确认 左右舷窗出现裂纹,抛伞时的瞬间过载、巨响、飞船剧烈摇晃 任务二:浏览课文·知探索经历 2.文章的四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升空 所见 所闻 落地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小标题 内容 写法 细节上的横向描写 时间关系 前后对照, 纵横对照, 升空落地对照, 描写抒情对照, 层次分明, 增强表现力。 任 务 三 深入探究·晓探索心理 任务三:赏析描写·晓探索心理 1.太空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