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送至5-105 印1300 《客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写作方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李商隐、杜牧的“小李杜”区分,又合称“大李杜” 。他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作约1400余首留存,诗艺精湛,对后世古典诗歌影响深远。 2. 背景介绍:此诗创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在成都草堂定居。当时,他在友人严武帮助下生活暂时安定。诗题下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客”指崔明府,“相过”即探望、相访,是老朋友偶然过访,杜甫欣喜之余写下此诗。 3. 相关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古代自由诗,唐代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代及以后诗人借乐府旧题所写诗歌也多为古体诗 ,诗题含“歌”“行”“吟”等字样的多属古体诗,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是唐代初年正式形成的格律诗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为五律,七字为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客至》就是典型的律诗。 三、预习检测 1. 字音字形 飧( ) 醅( i) 2. 词语释义 但见: 花径: 蓬门: 盘飧: 樽: 旧醅: 肯: 理解诗意 1. 首联赏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江波浩渺、茫茫一片的情景,营造出开阔的意境,暗示环境清幽宜人。“但见”即只见,言下之意是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友到来,流露出诗人在闲逸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以乐景写哀情,为后文喜客心情做铺垫。“群鸥”意象,在古人笔下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伴侣,“群鸥日日来”既点明环境清幽僻静,也体现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与世无争,同时反映亲友云散、交游冷落的现状。 2. 颔联赏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一联运用互文手法,意思是花径不曾因为迎客打扫过,今天才为您打扫;蓬门不曾为迎客打开过,今天才为您打开 。从户外景色转入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用与客人谈话口吻,增强生活实感,表现诗人对客人到来的期待和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心情,也体现诗人与客人交情深厚 。 3. 颈联赏析:“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此联正常语序为“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通过细节描写,实写待客情景,因离集市远,菜肴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隔年陈酒招待客人 。从中能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体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兴奋欢快中又有歉疚之感。 4. 尾联赏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运用细节描写,诗人邀请邻翁与客人一起喝酒,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高潮 。虽未直接写与客人的欢乐,但通过邀邻这一行为,侧面表现诗人因友人到来内心无比兴奋,以及乡村生活中邻里间淳朴的关系,充满浓厚生活气息。 5. 行文思路与情感脉络:行文按照盼客 - 迎客 - 待客 - 邀邻的顺序展开 。情感上,从首联的闲适孤寂,到颔联的喜出望外,再到颈联的真诚歉疚,最后尾联的兴奋率真 ,情感基调是“喜”,展现诗人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变化 。 6.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空间上从外到内、由大到小,时间上写迎客、待客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且前两句的孤独与后文接待客人的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