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4054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1《 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2264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 阿Q正传(节选),PPT,35张,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阿 Q 正 传 鲁迅 鲁 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 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 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的,我只写出了 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 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 是二三十年之后。” ———鲁迅《 〈 (阿Q正传〉 的成因》 我作此篇, 实不以滑稽为目的。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 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 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 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 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阿 Q 正规、正式的传记:“ 正传” 通常指以较为严 肃、正规的方式为人物撰写的传记。这类传记 旨在系统、全面且真实地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 经历、成就等,大多针对在历史、文化、政治 等领域有显著影响力或突出事迹的人物。 阿Q是谁? 他是否值得写“传”? 为什么要给他写“传”? 阿Q是谁? “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 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节出生, 所 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 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因此就用拼音 的第一个字母Q来代替。 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圃 的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 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出麻 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 众”的脸。 走近阿Q—人物基本档案 姓名 年龄 阿Q 籍贯 不详 婚姻状况 未婚 工作 打短工 住址 未庄土谷祠 30出头 身份 雇农 无 家庭成员 喝酒、押牌宝 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爱好 外貌特征 评价:他评-- 真能做 自尊 自负 见识高 完人 / / / 阔/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 自评-- 走近阿Q—人物基本档案 政治面貌: 贫农 口头禅: 妈妈的 生平第一件屈辱: 被王胡打 被“假洋鬼子”打 生平第二件屈辱: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思 考 : 通 过 以 上 信 息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阿 Q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 ? 无名无姓,无家无根 地位低下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 无依无靠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 贫困 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 六无奴隶: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 研读第二章 大致、简单的记录 阿Q胜利 记录阿Q胜利的故 事 问题探究: 1.“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之类的话,表现阿Q怎样的心态? 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 安慰自己,体现了他的争强好胜,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 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视城里人”,这又表现 出他什么样心态?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他进过城就觉得了不起,是对于未庄的人 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 看到未庄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看不起城里的人则表明他盲目 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 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 自己,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4、“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这一投降 怎样理解? 这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 因此放过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他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 他是不同于一般的万劫不复的奴才,所以他才得意。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