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个人一座城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 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 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 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5.背诵全词。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 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 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 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多为记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时之 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 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 他被誉为“江湖雅士”“词中老杜”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 林立其间。 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宋王朝面对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 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等城,焚掠 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 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降兴二年(1164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诗人因路过扬州,作为 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眼见这座过去 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 慢》。 慢 扬州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 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 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 别,长调单指字数。《扬 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 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 州、 邗(hán) 、南兖(yǎn)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 · 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 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 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 /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韵脚为 ing/eng: 程、 青、 兵、 城、 惊、 情、 声、 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 合深沉、感伤的情感。 宋孝宗淳熙 三年(1176) 冬至 军营中发出 的号角声 即扬州 雪止天晴 (jì) (jì) 谱写,作曲 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 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 女婿。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 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 之悲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