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626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58张PPT)+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700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作业,评价,课时,PPT,58张
    (课件网)   第八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 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少孤贫好学,有大志,曾 为道士。隋末隶李密。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及太 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后渐为太宗信任,遂为重臣。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所奏二百余事,其中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曾主持《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 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 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 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二、探究背景 1.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他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回复了一封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分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 三、结构脉络 四、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心雕龙·奏启》:“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 疏 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中多有“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你搜集的内容: . 五、课文梳理 振 震 名词,诚心 威吓 连词,如果,果真 副词,实在,确实 动词,结局,终止 副词,最终 形容词,全,整 动词,要求 动词,探求 动词,请求 动词,希求 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 动词,相信 名词,安逸的环境 动词,使……安宁 疑问代词,怎么 助词,表停顿,不译 代词,……的人 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 路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境遇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 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苦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判断句 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