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6743

单元过关检测(第23、24章)(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8365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北师大,学生,单元,教师
    过关检测(第23、24章)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2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牵牛花昼开夜合,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2.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照 3.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4.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5.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一种单细胞生物,叫拨发虫,它能把白蚁所食的木纤维分解成营养成分,供白蚁吸收,白蚁和拨发虫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6.太阳升起,草原上的野兔正在吃苜蓿,一只鹰从天而降,野兔成为它的美食,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野兔→鹰 B.苜蓿→野兔→鹰 C.野兔→鹰→细菌 D.苜蓿→野兔→细菌 7.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小鸡炖蘑菇”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应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麦 B.鹰 C.鼬 D.鼠 9.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与田鼠为竞争关系 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 C.共有2条食物链 D.此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0.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逐级递增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从生态系统总体上看,草、兔、鹰三种生物的数量应是(  ) A.草数量最多,兔和鹰数量相同 B.草和兔的数量最多,兔比鹰数量多 C.草数量最多,兔比鹰数量多 D.草和兔的数量相同,鹰的数量最多 12.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 )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1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1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的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 C.某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代替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15.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 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16.下列有关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唯一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B.为了满足人类不断扩大的需要,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自然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D.人口数量会直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