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京歌《我是中国人》,初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与韵味。 2、在学唱过程中,学习运用装饰音、拖腔的演唱方法,表现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3、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听过戏歌但不了解戏歌的原因,教学中主要采取欣赏、对比、讲解、听唱、教唱等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讨论、分析、体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戏曲《红灯记》,学生观看并回答它的剧种,同时感受京剧的唱腔及韵味。 作为奖励,老师为同学们也表演一段,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演唱的是戏曲呢还是歌曲? 课件播放视频: 学生讨论回答是戏还是歌。老师由此引出戏歌的概念。 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刚才老师唱得《故乡是北京》就是1989年出现在我国的第一首戏歌,这个时期的戏歌作品受京剧影响很大,所以被人们称为“京歌”。刚才我们欣赏的两首戏歌就有很浓的京腔京韵。 二、新歌学习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戏歌《我是中国人》”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师:“听了这首戏歌,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回答。(评价学生对歌曲的体会)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师:“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生答。(评价学生的节奏感)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最后一 句拖腔,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点解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一起攻破难关。) 【1】“你觉得这首戏歌哪一句比较有特点?” {1}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出示歌谱 〈1〉 按节奏读歌词 〈2〉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3〉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4〉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5〉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6〉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2}“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3}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1〉 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拍。 〈2〉 学生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3〉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2】跟琴完整学习歌曲 (1)“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曲动作作为奖励吧。” (2)教师表演《我是中国人》 (3)教师和学生共同表演《我是中国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