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轻松阅读。 ①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不仅酷爱读书,还擅长书画。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的书法尤其(qī qí)出色,经常得到人们的夸奖,王献之的心里不免有些沾沾自喜。 ②一天,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王献之又问:“那,那五年呢?”母亲仍(rěng réng)旧摇头。 ③王献之沮(zǔ jǔ)丧地说:“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说完,又继(jù jì)续问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吗?” ④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书法也是如此。”然后带着他走到屋外,指着院子角落里堆放的一排大缸说:“秘诀就在这十八口大缸里。你写完这十八口大知里的水,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你的基本功就算过关了。” ⑤王献之心里很不服气,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那十八口大缸水写完,练一手好字,让父母看看我的本事!”于是他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一笔一画认真练习。这一练就是五年,终于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够好了。于是,他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杰作”去给父亲看,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赞赏。父亲看了两眼,在“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 ⑥王献之有些不服气,又拿着字稿去给母亲看。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她端详了很久,才开口说:“我儿子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啊!”王献之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 ⑦王献之羞愧万分,这一次他终于深深体会到写好字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一个“勤”字。 ⑧从那以后,王献之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练字。 ⑨不知又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王献之的书法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在兼容百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与他的父亲王義之齐名,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 (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3)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 (4)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 3.“秘诀就在这十八口大缸里。“王羲之这句话想告诉儿子什么? 4.写出文中描写王献之情绪变化的词语。你认为他最终的成功取决于什么? ①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②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③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5.当时的龙骨遭到了哪些破坏?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甲骨文是由 代的 发现的;它被认为是比 更早的一种文字;因为 ,所以叫作甲骨文。 7.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最早发现了甲骨文,称它们为龙骨。( ) (2)龙骨上的刻痕实际上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 ) (3)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甲骨文就作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