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心旷神怡(yí)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逼真 摄影 丝豪 尽善尽美 B.姑且 笼统 谚语 铢两悉称 C.蛾眉 寂寥 附丽 目不忍赌 D.缥缈 沉墨 琵琶 瞬息万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知名企业家轻描淡写地解释说,他只是运气好罢了。 B.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天高云淡,山青水绿,只觉心旷神怡,疲累一扫而光。 C.看到老朋友的那一刻,往昔的时光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D.不管是绘画技法,还是营造的意境,两幅画可谓铢两悉称,难以评出高下。 4. 请选出对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①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②它因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情绪活泼欢快的原因而备受人们喜爱,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③广东音乐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成熟期和发展期等阶段。代表性曲目有《步步高》《旱天雷》《赛龙夺锦》等。④各种丝竹乐器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精致的岭南丝竹音乐。 A.第①句中的“传统”后面加“乐种”。 B.第②句去掉“的原因”。 C.第③句中“成熟期”与“发展期”互换。 D.第④句将“精致”改为“精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B.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D.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已的感受?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②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 ③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④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⑤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 7.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师生的对话目的是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生动直接,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在作者看来,摄影家的创作比美术家的创作较“和自然逼真”,因而更具有美感。 C.文学的“言不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雕塑的“含蓄不露”都体现出了“无言之美”。 D.“无言”指的是艺术作品在表现思想和感情时尽量克制、含蓄,不要把一切都流露出来。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图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Logo),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花瓣状图形,并抽象成人与人牵手沟通的视觉效果。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图形中间“CDAC”是亚洲文明对话 大会英文译名首字母缩写。 材料二: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赴这场文明之约。 材料三: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