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3102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3376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初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近《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1.掌握“患、辟、如使”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 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 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一书是孟子晚年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基本上都是对话体。 孟子比较高傲,不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曾任齐国客卿,后因与齐王意见不合,决定辞官。齐王挽留,准备在都城中心建座房子给他,并送他万钟粮食作为弟子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孟子严词拒绝。可见孟子所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气概。 死亦我所恶 患有所不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wù bì gēng cù yú 给红色字注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②,舍③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④,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⑤。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①欲: ②得兼: ③舍: ⑤者也: 舍弃。 ④义: 道义。 想要,希望。 同时得到。 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重点词语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①于②生者,故不为③苟得④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⑤有所不辟⑥也。 [译文]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对人世间有些)祸患我也不躲避。 ②于: ③为: ④苟得: ①甚: ⑤患: 超过,胜过。 比。 做。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祸患,灾难。 ⑥辟: 同“避”,躲避。 重点词语 如使①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