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究竟有多美 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 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 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 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 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 , 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 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 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望海湖 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梳理层次,理解词的内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铺陈和点染手法;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目标 柳永(约984—约1053),字 耆(qí) 卿,北宋 词人,福建崇安人。 原名三变, 原字景庄,因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 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 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 创 作 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 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 《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 “诗当学杜诗,词 当学柳词。" 作者简介 柳永的祖父柳 崇,曾为沙县县丞, 有威信,家训甚严 O 柳永的父亲柳 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任 雷泽县令,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的叔父柳宣、柳宏等 五 人 ,皆有科第功名。 柳永的长兄柳三复,仲兄柳三接,皆考中进士,柳永 兄弟三人均擅长诗文,号称“柳氏三绝”。 云水无尘天涯客 柳永传 书香门第,簪缨世家 沐雪儿 头 顶 着 一 奉 旨 填 词 柳 三 变 『 的 头 衔 , 成为洒脱不树的干古词人 柳永精通音律,是北宋第 一 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还 是第 一 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创 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 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 一 统天下的格局,使 慢 词 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他将敷陈其事 的赋法移植于词; 推动词了的“世俗化”进程,大胆 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以俗语、俚 语入词,雅俗共赏。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词在当时就被人广为传唱, “凡有井水饮处,即 能 歌 柳 词 ”。 柳永才华横溢,但 一 生仕途坎坷, 狂放不羁,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妓们填词作曲,表现了 一 种浪 子作风。 柳永 一 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 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 “不愿君王 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 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 面。”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 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柳 永曾以 “白衣卿相” 自许,被称为 “ 慢 词 之 祖 、 婉 约 之 宗 ”。 著 有 《乐章集》 。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 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 或“吊柳会”。 第一位专门写词的词人 这首词是柳永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 抒发牢骚感慨之作。 南宋 · 吴曾《能改斋漫录》: ( 宋 ) 仁 宗 留 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 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柳永便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 地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 鹤冲天 ·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 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 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 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衣卿相 、精神的寄托。 柳永的贡献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