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核心考点速记 世界地理(一) 目录 §·七年级上册(76个核心考点) §·七年级下册(191个核心考点) §·八年级上册(111个核心考点) §·八年级下册(122个核心考点) 七年级上册 1.天体系统按照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排列: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绕日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3.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根据太阳及月亮形状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照。 5.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 地球的卫星照片、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6.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长度)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7.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个正球体。地球仪的简易示意图: (地轴是倾斜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8.区分纬线和经线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纬线不等长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其中赤道是最长纬线圈 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 9.区分纬度和经度 纬度 经度 度数划分 范围:0°~90° (赤道为0°,南北极点各为90°) 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范围:0°~180° (东西经180°是重合的,称180°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起始线。) 规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其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0°经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 0°经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 10.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 11.低、中、高纬度地区划分: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12.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小于20°W和160°E在东半球,即小小为东; 大于20°W和160°E在西半球,即大大为西。 13.利用经纬网定位,经纬度位置正确的书写格式:(纬度,经度),例如(30°N,60°E) 14.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地轴 ①自西向东 ②北极上空:逆时针 ③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 约24小时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时间东早西晚,同纬度位置偏东先看到日出) 1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2)昼夜长短变化 D是 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A是 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B是 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C是 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北半球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