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4531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练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5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文,专练卷
  • cover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练卷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34分) (1)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2)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 (3)今我来思, 。[《采薇(节选)》] (4)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春归何处 。(黄庭坚《清平乐》) (6)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 ”(《两小儿辩日》) (8)④新考法 情境化每当妙妙读到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就会想起《迢迢牵牛星》中“ , ”两句,虽然两人之间只相隔一条银河,但却只能相顾无言。 (9)④新考法 情境化奇奇出门游玩碰巧下起小雨,避雨时他透过雨丝远远看到新长的小草若隐若现,正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两句所描绘的一样。 (10)新考法 情境化聪聪喜爱吃鱼,觉得鱼肉十分鲜美,爷爷便借范仲淹《江上渔者》中的“ , ”两句教导聪聪体会渔民们驾着小舟出没于风浪中的艰辛。 (11)“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代指唐朝的人、事、物,如韩翃《寒食》中“ , ”两句,就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12)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总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正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 , ”两句所言。 (13)李大钊被捕后,始终安定沉着、大义凛然,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于谦《石灰吟》中“ , ”两句所表达的高尚情操。 (14)人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两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15)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中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郑燮《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若有长辈哀叹自己的年华已逝,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 ”来劝慰他们。 (16)离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离别之情有时略带着伤感,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离别之情有时满含着祝愿,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 , ”;离别之情有时暗藏着不舍,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 二、古诗词赏析。(2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送客还幽州 [唐]李益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1.新考法 链接教材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诗歌题目《送客还幽州》可知,此诗的内容为李益送别友人回幽州的所感所想。 B.诗中“依依”二字与《采薇》中的“依依”意思不同,联系“远”可知其意为隐约。 C.后二句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两地也要常联系。 D.全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和对南飞雁的嘱托,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之情。 2.诗人的“惆怅”包含着几层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扬子江① [南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扬子江: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文天祥在赣 (gàn)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后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诗歌前两句借 、 这两个地名记事,叙述自己的个人际遇,体现了诗人 的心境。(6分) 2.文天祥善以诗述志,请简要分析本诗后两句和【材料链接】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4分) 【材料链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碛①中作 [唐]岑参 走马②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①碛(qì):沙石地,沙漠。②走马:骑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