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744700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1.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88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教科
,
2024
,
一年级
,
科学
,
下册
,
认识物体的形状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形状”这一概念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中进行了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的物体形状。所以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指认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建立物体形状与物体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辨认一些规则物体的简单形状,以具象思维为主,依赖实物操作理解抽象概念,需通过“做中学”建立形状与功能的关联。认为“能叠放=成功”,忽视“稳定性”标准(如球体短暂叠放后倒塌)。因此他们对具体形状如何影响物体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的认识仍是模糊初浅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物体的形状对其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有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 在观察、简单实验、收纳等活动中,比较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滚动性能和摆放 稳定性方面的异同。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滚动、叠放和收纳活动,认识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态度责任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 难点:通过收纳活动,能将物体形状的特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板贴;演示用的斜坡和材料;闪光角+闪光点小旗;展示区布置(分好每组的区域)。 学生: 活动1 记录单(每人一张)、斜面、小球、木块、木桩、直尺、胶带 活动1、2 材料共用 活动2 收纳筐、小球4 个、木块4 块、木桩2 个、直尺3 把、胶带4 个 活动3 小球4 个、纸板4 块、长方体2 条、粘土1 包、螺母2 个、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聚焦(预设3 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这学期开始我们的课间休息有15 分钟呢,老师想要带大家去斜坡上玩“滚滚”游戏,请看我带来了这些材料,有:篮球、小木块、木桩、直尺、胶带。 【教师】你会选哪个来玩“滚滚”游戏呢?为什么? 【学生】请一个学生来说一说,引出容易滚动。 【教师】原来你选它的原因是容易滚动,那些不容易滚动的物体好像就不太适合玩滚滚游戏。 【板贴】容易滚动、不容易滚动 设计意图: 游戏化情境激趣:以当下热门的15 分钟课间游戏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降低科学概念理解门槛。 问题驱动聚焦主题:通过选择材料的矛盾点(滚动能力差异),自然引出对物体形状的观察需求,避免知识灌输。 初步概念建构:通过学生自主表达,形成“形状影响滚动能力”的感性认知,为后续实验铺垫。 二、实验探索(预设34 分钟) 活动一:滚滚游戏 【教师】其实除了篮球还有别的物体也能玩滚滚游戏。 看,楼老师把斜坡请到了教室里,让我们来测一测到底哪些物体适合玩滚滚游戏。 怎么测呢?请看视频。 记录单每人一张,边测试边记录哦。时间4 分钟,材料在1、2 号同学桌子下,计时开始。 【学生实验】教师下去指导,拍两张典型的记录单。 【教师】楼老师看了大家的记录单,发现两张特别有意思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他们都认为容易滚动的有:篮球 【板贴】篮球图片 【教师】他们都认为不容易滚动的有:小木块、直尺 【板贴】小木块和直尺的图片 【教师】木桩和胶带的测试结果居然不一样,这怎么回事? 【学生】学生起来说一说。(摆放方式不同) 请学生上台演示(木桩+胶带),一边演示一边板贴实物(胶带和木桩的不同摆放方式) 【教师】楼老师拍了不同摆法的细节图,请你找一找容易滚动和不容易滚动的奥秘在哪里?同桌之间说一说,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学生起来说一说理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2025-04-13)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2025-04-13)
《空气有质量吗》课件(20张PPT)(2025-04-13)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学生卷+解析卷)(2025-04-13)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素养测评卷(A3,附答案解析)(2025-04-1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