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 B.在0.1 mol·L-1的盐酸中,Na+、Fe2+、S、N能大量共存 C.56 g Fe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3 mol D.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答案D 解析在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铝、铁等金属钝化,但铝或铁与稀硝酸能持续反应,故A项错误。在酸性条件下,N具有强氧化性,而Fe2+具有还原性,两者不能大量共存,故B项错误。铁与硝酸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稀硝酸不足、稀硝酸过量、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3 mol,故C项错误。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溶于浓硝酸使溶液呈黄色,故D项正确。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Zn与稀硝酸反应:Zn+2H+Zn2++H2↑ B.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3Fe2++4H++N3Fe3++NO↑+2H2O 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Fe3++NO↑+2H2O D.Cu与稀硝酸反应:Cu+4H++2NCu2++2NO2↑+2H2O 答案B 解析A项,不产生H2;C项,应生成Fe2+;D项,应生成NO。 3.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则该盐是 ( )。 A.Fe2(SO4)3 B.KNO3 C.FeSO4 D.Na2CO3 答案B 解析Cu、稀硫酸、硫酸铁混合时,铜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铜粉的质量减少,但没有气体生成,A项错误;Cu、稀硫酸、KNO3混合时发生反应:3Cu+8H++2N3Cu2++2NO↑+4H2O,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体逸出,B项正确;Cu、稀硫酸、FeSO4混合时不发生反应,C项错误;Cu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的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Cu不溶解,D项错误。 4.分别利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A.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B.HNO3的利用率:③>②>① C.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 D.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答案D 解析途径①:Cu+4HNO3(浓)Cu(NO3)2+2H2O+2NO2↑;途径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途径③: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由分析可知,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对环境污染最小,A项正确;根据三种途径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NO3的利用率为③>②>①,B项正确;根据铜元素守恒,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时,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C项正确;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低,方案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高,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③,D项错误。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时在实验室看到浓硝酸显黄色,原因是 。 由此可知,实验室保存浓硝酸的方法是 。 (2)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时,表现酸性的HNO3与表现氧化性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 。 (3)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又有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Ag)中分离出Au,应加入的试剂是 ,写出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了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 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1∶1 (3)NO2、NO Cu+4H++2N2NO2↑+2H2O+Cu2+,3Cu+8H++2N3Cu2++2NO↑+4H2O 3Cu+8H++2N3Cu2++2NO↑+4H2O (4)稀硝酸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等级考素养提升 1.下列关于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NO3是氧化剂,NO2是还原产物 B.若2 mol HNO3被还原,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