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半径 微思考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 如何解释这种趋势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 如何解释这种趋势 提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同周期主族元素的能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作用也就越大,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原因是电子能层数增加,电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大于核电荷数增加使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 微训练1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磷原子的半径(10-10 m)可能是( )。 元素 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 m 0.75 1.02 0.74 1.17 A.0.80 B.1.15 C.1.19 D.0.70 答案:B 解析: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硅和硫之间,因此半径也介于二者之间(1.02~1.17),选项中符合要求的只有1.15。 二、电离能 1.电离能的概念。 气态基态原子 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 气态基态正离子 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 叫做第一电离能。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每个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氢和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越来越困难。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表明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越来越容易。 (3)同种原子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 3.电离能的应用。 (2)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第一电离能数值越 小 ,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 。 (2)根据同种元素的各级电离能的变化程度可以预测该元素的化合价。 微判断(1)在所有元素中,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2)铝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 × × 微训练2下列表示的不同状态的N元素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答案:B 解析:不同状态的N元素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说明处于激发态且能量较高,A为基态的氮原子,B、C、D均为激发态的氮原子,其中B表示一个电子在3p能级,能量最高,失去该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小,则第一电离能最小,故B项正确。 三、电负性 1.键合电子和电负性的含义。 (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 化学键 的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 吸引力 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 键合电子 的吸引力 越大 。 2.衡量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和锂的电负性为 1.0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3.递变规律(一般情况)。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大 。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小 。 4.应用: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微思考2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和最小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 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提示: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Cs,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 问题探究 下面是前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示意图及钠、镁、铝的逐级电离能数据。 (1)为什么第ⅢA族Al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第ⅡA族Mg的第一电离能小 第ⅥA族O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第ⅤA族N的第一电离能小 提示:第ⅢA族A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第ⅡA族M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能级的能量比3s能级的能量高,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且Mg的3s能级为全满结构,故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的小。第ⅥA族O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第ⅤA族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的2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高;O失去的是2p能级已经配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