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一)基础巩固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DNA中A+T的数量一定等于G+C的数量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解析: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项正确;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但A+T的数量不一定等于G+C的数量,B项错误、D项正确;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项正确。 答案:B 2.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中磷酸与五碳糖交替排列,双链反向平行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DNA中碱基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的A∶T∶G∶C=2∶1∶4∶3 解析: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双链反向平行,A项正确;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B项正确;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项错误;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的A∶T∶G∶C=2∶1∶4∶3,D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DNA均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链状结构 B.一个双链DNA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均占碱基总数的50% C.双链DNA中碱基A、T的含量越高,DNA的结构越稳定 D.DNA彻底水解后可获得4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 解析: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以及原核细胞中拟核区中的DNA都呈环状,而不是链状,A项错误;对于双链DNA来说,A=T、C=G,所以A+G=T+C,即DNA中的嘌呤数=嘧啶数,B项正确;DNA结构的稳定性与氢键数目有关,氢键越多越稳定,而C、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碱基C、G含量越高,氢键越多,DNA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越强,C项错误;DNA彻底水解后可获得6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即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D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碱基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B.双链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的比例上 C.某双链DNA中一条链上A∶T=1∶2,则该DNA中A∶T=2∶1 D.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嘌呤含量不等于嘧啶含量,该生物样品不可能是噬菌体 解析: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没有连接磷酸,A项错误;不同双链DNA中均为1,不能体现其特异性,B项错误;某双链DNA中A、T配对,故该DNA中A∶T=1∶1,C项错误;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嘌呤含量不等于嘧啶含量,该生物样品不可能只含有双链DNA,噬菌体只含有双链DNA,不含有RNA,D项正确。 答案:D 5.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 ,3、4代表的是 (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值为 。(A+T)/(C+G)的值越 (填“大”或“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d,这两个DNA片段的根本区别是 。 解析:(1)据图分析,6为碱基对,3与4之间有三个氢键,代表的是碱基G和C。(2)双链DNA分子中(A+T)/(C+G)的值等于任何一条链中(A+T)/(C+G)的值,即都为36%。因为碱基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A和T之间有2个氢键,故(A+T)/(C+G)的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3)两个DNA片段上同一位置的基因不同,其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1)碱基对 G、C (2)36% 小 (3)两个DNA片段上的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二)拓展提高 6.在搭建DNA结构模型的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