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6331

10.3.1频率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7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1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3.1,频率,稳定性,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10.3.1频率的稳定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频率的稳定性》第一课时,出自新编人教A版(2019年编,尚未投入使用)必修2第十章第三节《频率与概率》。本节在“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之后,大量随机事件不能像古典概型一样直接计算,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方法,也是初中“频率与概率”内容的直接延续和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率意义的深层次理解,是处理相关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理论基础。 通过探索———发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通过课堂,体会直观感知、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理论验证、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确定 1.从趣味游戏和试验入手,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理解了频率的两个特征,学会如计算无法通过古典概型求解的有关事件的概率。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即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逐渐稳定于概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 3.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难的思维品质和个人素养; 4.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单位情感距离。 学习重难点 重点:频率的性质的发现、探究、以及应用; 难点:频率的稳定性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 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三套评价表,主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学生课堂知识获得评价三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来辅助敦师调整课堂教学。 (1)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从学生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例如概念讲解清晰度、讲课速度、提问频率、做题留白等方面设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以便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学习主题:4.1.1根式与分数指数幂项 目分值1.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清晰,我能听得很明白 1 2 3 4 52.老师在课堂中给了我们足够的谈论和分析时间 1 2 3 4 53.老师在整个课堂中经常会叫同学来谈谈对问题的看法 1 2 3 4 54.老师会叫同学去讲台上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 1 2 3 4 55.老师在课堂中多次下台走动听取大家的设计意见,并给予指导 1 2 3 4 56.整个课堂很有逻辑,问题进阶的很好 1 2 3 4 5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建议: 学习活动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环节一:课前引入 小游戏引入,提升学生兴趣 现有盒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红球和蓝球共20个,请三位同学有放回地重复摸取20次,记录摸到球的颜色。请同学们从概率的角度来估计红球蓝球的数量。 问题1:在摸取过程中,学生摇晃盒子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由初中所学知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我们猜想哪种小球数量更多呢? 抛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骰子,如何计算出现六个点的概率? 抛出问题:在重复试验中,频率的大小是否就决定了概率的大小呢?频率与概率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一 活动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已有经验作答。 活动2:独立思考后,尝试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提出猜想,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抛出问题,让学生对探究新知跃跃欲试。 环节二:探究新知 分组试验 重复做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设事件A=”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统计A出现的次数并计算频率,再与其概率进行比较,寻找规律 1.每人重复做25次试验,记录事件A发生的次数,计算频率; 2.每四位同学为一组,比较试验结果; 3.各组统计事件A发生的次数,计算事件发生的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