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晚春 新课导入 在四季更迭中,春天总给我们带来无尽美好。以往我们大多聚焦于早春的生机勃勃,那嫩绿的新芽、初绽的花朵。可大家是否留意过,当春天步入尾声,暮春时节又有着别样景致呢?此时,百花将谢未谢,草木奋力展现最后的绚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韩愈的笔触,走进他笔下的《晚春》,去探寻晚春独特的魅力,看看诗人眼中的暮春藏着怎样的惊喜与哲思。 学习目标 1、了解与韩愈有关的文学常识。 2、揣摩诗的写作手法,领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此时韩愈已年过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本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知识链接 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yú jiá fēi jiě 任务一:读懂诗意 整体感知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大意】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竞争,比赛 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任务一:读懂诗意 整体感知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大意】 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的“无才思”,没有才华 懂得,知道 指柳絮 才气、才情 任务一:读懂诗意 ★诗人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草树、杨花、榆荚 ★请借助诗后赏析,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示例:①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整体感知 抓意象明诗境 合作探究 任务二:赏诗悟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哪些字用得好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修辞】拟人。 “知”“斗”二字赋予草木和百花以人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惜春争艳的场景。 【情感】表面写草木和百花知春、惜春,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合作探究 任务二:赏诗悟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句。 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杨花榆荚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不甘示弱,如雪飘舞,极力留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任务二:赏诗悟情 3、请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谈一谈三、四句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背 景 资 料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诗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有所感悟而作,此时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作者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因此想借助此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慨叹之情。 韩愈是"唐宋入大家之首"是"文起八代之哀"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热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颠其胆力。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层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