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19 乙 酸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2.掌握乙酸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3.掌握酯化反应原理,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4.了解乙酸的主要用途及与人类日常生活与健康的关系。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和弱酸性 1.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无色 液态 强烈刺激性 溶于 水和乙醇 乙酸的沸点为117.9 ℃,熔点为16.6 ℃;当温度低于 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 ,所以无水乙酸又称 。 2.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结构 分子式 空间填充模型 球棍模型 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H3COOH 3.乙酸的弱酸性 (1)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 (2)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乙酸电离产生了H+ ②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加入乙酸溶液 产生气泡 2CH3COOH+Zn——— ③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乙酸溶液 红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CH3COOH+NaOH——— ④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乙酸溶液 产生气泡 2CH3COOH+Na2CO3——— (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实验结论: ①乙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乙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③乙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乙酸能与某些弱酸盐反应,其酸性比H2CO3强。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冰醋酸是无水乙酸,不是乙酸的水溶液 C.乙酸能跟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 D.乙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2.下列关于乙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乙酸的分子式是C2H4O,是四元羧酸 B.标准状况下,乙酸为冰状固体 C.普通食醋中乙酸的含量为12%左右 D.乙酸有羧基和甲基(—CH3)两种官能团 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 ①食盐 ②氢氧化铜 ③金属铝 ④氧化镁 ⑤碳酸钙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题后归纳】 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 乙醇 水 碳酸 乙酸 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电离程度 不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酸碱性 -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与Na √ √ √ √ 与NaOH × × √ √ 与NaHCO3 × × × √ 二、乙酸的典型性质———酯化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实验 原理 (有机产物:乙酸乙酯) 实验 步骤 ①在一试管中加入3 mL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冰醋酸; ②连接好装置; ③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实验 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实验 结论 乙酸在浓H2SO4并加热的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乙酸乙酯 2.实验要点 (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H2SO4———CH3COOH。 (2)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3)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从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4)加热前,大试管中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 (5)导气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倒吸。 (6)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加入浓硫酸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并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7)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 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便于得到酯。 3.酯化反应 (1)概念: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2)实质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取代反应,是酸脱羧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