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8606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5467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地球,地图,2025年,会考,地理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目录 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盘·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技法解读 辨·易混易错: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究·考点考法:命题点归纳,感知真题、知己知彼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在宇宙环境中 1.天体系统按照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排列: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绕日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3.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 形成主要生命条件 产生原因 外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自身条件 1.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小 2.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 3.液态水资源的存在: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 4.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5.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标志事件 世界太空探索 ①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 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 ④1990年,美国,哈勃望远镜,(深空望远镜,拍摄了木星彩色图片、创生之柱等) ⑤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 ⑥2010年,国际空间中建成,(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 中国太空探索 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②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 ③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 ④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⑤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⑥2022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预计2024年称为全世界唯一运行的空间站) 6.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2)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 (3)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的保护地球家园 (4)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 (5)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排序 阶段 图片 事件 1 直觉认识阶段 “天圆地方” 2 推测认识阶段 根据太阳及月亮形状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3 实践认识阶段 麦哲伦环球航行 4 直观认识阶段 人造卫星拍照 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 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月食现象 地球的卫星照片 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二、地球大小 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仪和经纬网 一、地球仪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个正球体,且地轴是倾斜的。 (2)地球仪的组成:地轴、点和线(真实地球并不存在)。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人们假想的轴。 二、地球仪的制作(2022课标新增:地理实践力)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图示 注意事项 1.在泡沫球的中间贴上毛线,作为赤道。 2.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极点。 1.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该铁丝即为地轴。 2.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66.5 。 1.在a、b两个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既可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自由转动。 2.在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 三、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 图示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纬线长度不等长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