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8727

16雷雨(课件)(18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5387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雷雨,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01 03 学情分析 05 教学过程 02 04 06 板书设计 目录 CONTENT 课程概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方法设计 07 教学反思 课程概述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自然现象包括雷雨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课标也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雷雨》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在字词的识记和书写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像“垂”这样的独体字,在笔顺和字形上还是比较困难的,考虑到这一点,在书写指导时,就把“垂”作为重难点来教。 二年级的孩子对雨的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对夏天常见的雷雨印象比较深刻,所以谈到雷雨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引起共鸣。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词语时,就可以用做动作,看动画等方法,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难点: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启发引导法 讨论教学法 01 02 03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 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引导通过讨论雷雨的前、中、后的景象,从而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删删点法: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用时30分钟) 课前交流:勾连旧知,创设情境 1.出示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的情景。 2.播放音频,学生听声音,猜雨声,同时介绍本课学习的评价工具(雨点卡)及其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熟悉的事物唤醒学生记忆,以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兴趣,同时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认识“雷雨”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单元情景,即探秘之自然之旅,第一站:诗景观赏亭,本课为第二站:气象观察台,让学生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