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9620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医疗与公共卫生(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736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高考,历史,考点,医疗,公共卫生
  • cover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魏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外感温病的认识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在结合前人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理论有所发展。这体现出( ) A. 魏晋时期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B. 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特征 C. 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 D. 医学的发展基于诊疗的实践 2.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中央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消灾。下列关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 政府积极预防疫病发生    B. 重点是加强灾后的赈济救助 C. 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    D. 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 3.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 提醒各国应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B. 呼吁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 C. 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D. 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 4.东晋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里曾经记录天花的发病过程“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同时给出药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上述记载(  ) A. 实证了人痘接种法起源于中国 B. 明确了青蒿对天花的治疗作用 C.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原则 D. 体现了对治疗天花的积极探索 5.1918年,《中华医学杂志》曾刊发题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图文。对此文解读正确的有(  ) 面具上不须用药,其功用仅如滤过纸,乃理学的作用,不必持化学的作用也…… 今上海聂云台先生所办之恒丰纱厂,因防疫面具需用纱布,造成中国纱布。此乃国货,价廉而物美,深望凡吾医家及非医家共同提倡之。 ①近代中国社会仍强调程朱理学的作用 ②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 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④口罩普及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1980年,中国城乡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的知晓率仅为30%,到2020年已提高至85%。1985年,全国仅有20%的城市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90%。这些变化( ) A. 说明全民公共卫生观念形成 B. 表明我国疾病预防成效显著 C. 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深入发展 D. 促成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7.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由此可推知,当时 A.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共识 B. 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 C. 西学东渐呈现出新面貌 D. 中国的科学技术依旧领先于世界 8.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现在1000万人患疫(血吸虫病),1万万人受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日之华佗们在前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口号,各疫区把冬季开荒、兴修水利与灭螺运动结合起来,掀起了群众性的防治运动。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 A. 得益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 B. 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 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D. 超越生产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