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汪国真 各拉丹冬 新课导入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1.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重点) 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难点) 3.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读者对大自然的感情。(重点) 学习目标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卷网-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作者名片 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作者在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 背景链接 裸露( ) 黧黑( ) 冻疮( ) 霹雳( ) 砾石( ) 虔诚( ) 蠕动( rú )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挪动( ) 草坝子( ) 气喘吁吁( ) 接踵而至( ) 熠熠烁烁( ) 字词学习 luǒ lù lí chuānɡ pī lì lì qián xuàn quán jīnɡ lún zhě nuó bà xū zhǒnɡ yì 多音字 曲 ( )弯曲 ( )乐曲 兴 ( )时兴 ( )高兴 qū qǔ xīnɡ xìnɡ 恶 ( )厌恶 ( )恶心 ( )通“乌” 折 ( )折本 ( )折叠 ( )折腾 wù ě wū shé zhé zhē 词语解释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变化多端! 奇美得令人眩晕! 琼瑶仙境!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眼中的各拉丹冬雪山是什么样子的 一、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的所见、所感是怎样的? 课文解读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 西北阴坡 尽是冰雪,景色单调 东南阳坡 好看 这种好看体现在哪?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二、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 1.海拔接近六千米,让人气喘吁吁,很不适应 三、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自然环境恶劣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住宿环境恶劣 身体不适(刚进各拉丹冬) 1.手背生起冻疮 2.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 3.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4.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 1.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