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5880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48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4-2025
  • cover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 总议题:美德少年说———少年行动派的追光日记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的第二框《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承接前两课对文化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学习,聚焦于美德实践层面,体现“知行合一”的课程逻辑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据此,本课以被央视或人民日报点赞过的学生的案例串联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向榜样,向同辈学习。设置总议题:【美德少年说———少年行动派的追光日记】,讲美德分类分三个部分,分别取出其中共同点,设计子议题:以勤为舟,何以破浪?———以勇为炬,何以燃光?———以孝为灯,何以暖心?让学生在寻访身边“勤奋者”———班级守护计划———设计“孝老爱亲微行动”清单等议学活动中学会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美德有初步感知,但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文化内涵和历史延续性的理解。存在“知行脱节”现象,认同美德价值,但面临“如何与长辈沟通”“如何扶危济困”等现实困惑。此外他们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更易接受“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具象化教学方式,因此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选取榜样青少年引发共鸣。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意识: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材重点: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者 教材难点: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导入】14岁的他,就像手里托起个小太阳(播放视频) 近日,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路口红绿灯出现歪斜,路过的14岁少年犹豫几秒后,主动上前扶正,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评论:你如何评价这位14岁少年的行动?如果你碰到了这样的事你会如何做?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很多网友点赞这位14岁少年行动,采访潘奕辰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看到红绿灯背过去了,如果有行人或者车辆看不到红绿灯,可能会出车祸。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要帮忙把红绿灯扶正。”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然后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说:“为他人好就是为自己好。”孩子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支撑着这个行为的教育绝不缺位。潘奕辰的家长杨女士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永远处在第一位。”他用行动践行美德,而这样的少年还有千千万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德少年说,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子议题一:以勤为舟,何以破浪? 议学情境一:以青春之名,赴边疆之约 播放视频: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有一群青春的身影怀揣梦想与热情,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志愿者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支援开发建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今天讲述的是邵书琴的故事。 听到邵书琴要去西部志愿服务。她的爸爸说“你是广东人,新疆那地方夏天比广东热,冬天比广东冷,你能受的住?”她坚定的说我要去,那里需要我。托云牧场这个名字很美,但是这里没有菜店、商店、路上没有路灯,到了晚上一片漆黑。顾不得茫然和失落,邵书琴迅速投入志愿服务中,并很快适应了下来。邵书琴说:“既然来了,就好好干。”就这样,她留了一年又一年... 她带领从未种过地的牧民种出了第一棚蔬菜; 带着绣娘组织成立刺绣合作社,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就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