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七年级 下 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第3单元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 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核心思想理念,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 为规范。 责任意识:意识到传承核心思想理念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内涵和价值。 2、能够准确阐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 具体表现和意义。 3、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核心思想理念,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新课导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设问 :小明和其他同学会主动去帮助孤寡老人,这体现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种理念呢? 探究与分享.............................................................................................. 案例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 “帮助孤寡老人” 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主动为老人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小明也积极参与其中,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他感到非常开心。 讲仁爱、崇尚和 在现实生活中从哪些方面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呢? 课堂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探究与分享..................................................................... 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及地位?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播仁爱之心,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他主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这种思想影响了无数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精神的重要源头。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体现了他心怀天下、关爱百姓的仁爱之情。他在为官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关心民生疾苦,努力为百姓谋福祉,如兴修水利、减轻税赋等,是仁爱思想的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仁爱之心是如何形成的?这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何启示? 课堂探究 知识链接............................................................................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的核心思想理念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讲仁爱 求大同 尚和合 崇正义 守诚信 重民本 这些思想体现了什么样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 ———如何传承这些核心思想理念呢? 课堂探究 探究与分享.............................................................. 孔子将仁的含义概括为“爱人”,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人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宙万物,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家园,故见到同类危难而有恻隐之心,见到鸟兽哀鸣而有不忍之心,见到草木摧折而有悯恤之心,见到瓦石毁坏而有顾惜之心。 思考: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