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导航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引领同学们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认识,并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目标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的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8.2 做中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与人相处要和睦谦让———以”和“为贵。 从“六尺巷“中悟人文精神做法 新课导入: 从六尺巷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家与吴家因两家院落间狭小的空地起了争执,大学士张英一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成功化干戈为玉帛,两家人各让出的三尺地,成了方便大家通行的六尺巷。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人文精神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人文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 3.责任意识:明确传承中华人文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4.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践行中华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探究与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苏世独立,横面不流兮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圆则九重,敦营度之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担忧的体现 坚定地走在自己的理想道路上,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 独自清醒独立于人世间,我行我素而绝不随波追流。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表达了屈原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疑问和探索。 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 《楚辞》中的这些诗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重要性) 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历史原因】 诗书礼乐:指先秦的《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四部儒家的经书。 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②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