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6597

24《唐诗三首》教学课件(共62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357471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唐诗三首,教学课件,62张,PPT
  • cover
其一《石壕吏》 其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三《卖炭翁》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活动一:走进诗人,了解背景 1.根据对联猜诗人,写下你的理由。 ①少陵文章惊海内,诗圣光芒万丈长。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  ———。 子美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活动一:走进诗人,了解背景 2.根据你的积累,补充文学常识。 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我们称之为叙事诗。 活动一:走进诗人,了解背景 3.找出书中关于《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P124注释①:唐军围攻叛军次年,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现实所写的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 壕 吏 壕 háo 逾 yú 邺 yè 戍 shù 妪 yù 咽 yè 活动二:诵读诗歌,理清故事 活动二:诵读诗歌,理清故事 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诗人投宿在石壕村,目睹因官吏夜捉人导致家庭破碎的悲惨故事。 活动二:诵读诗歌,理清故事 请用诗中的三句话精炼概括图片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 独与老翁别 老妪 石壕吏 诗人 孙儿 儿媳 三男 老翁 主客关系 祖孙关系 吏民关系 母子关系 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补充人物关系图。 请以《石壕吏》中的诗句,回答人物当时的状态。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画出与他(她)相关的人物关系图,以此来理清文中人物,进而把握人物情节及状态。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儿媳:出入无完裙 孙子:尚在乳下 老妪:老年丧子,暮年从军 老翁:妻离子散 活动三:读懂诗情———一个苦难的家庭 1.这个家庭苦难有哪些?导致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罪魁祸首: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 2.情随韵传:读出致词中的“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诗词中,句尾押韵有押平声韵和仄声韵: 押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押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蓝字为仄声韵(表达痛苦、感慨、悲愤等情绪时) 红字为平声韵(表现舒缓,低沉、平静等情绪时) 结合老妇的情感变化,思考诗人为何在写其致词时,韵从原先“戍”“死”“矣”等仄声韵转为“孙”“裙”“归”等平声韵? 2.情随韵传:读出致词中的“苦” 悲痛 激动 平静 绝望 无奈 决心 情境化思考: 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的杜甫,目睹了老妪的悲苦,石壕吏的蛮横,你会怎么做? 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