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华兹华斯的诗体故事《迈克尔》(1800年)歌颂浪漫主义理想的自然人性。勤劳淳朴的农村小伙子路克自从到城市工作以后,开始工作很努力,但“在那座荒淫浪荡的城市里,他终于陷进了泥坑;丑事和耻辱弄得他没脸见人,最后他只得逃到海外去”。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A. 基于对工业革命的深刻反思 B. 凸显出原始积累的野蛮 C. 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D. 批判了殖民扩张的罪恶 2.比利时画家法朗士 ·麦绥莱勒1925年完成的《城市》组画,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其中下列四幅能够反映出 ①交通工具的进步 ②交通拥堵严重 ③失业人数激增 ④工厂制度创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A. 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 B. 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 D. 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4.英国的食物比较单调、乏味。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英国食物乏味是这样解释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大量从农村涌进了城市,当时还没有远距离运输新鲜食物的冷链技术。久而久之,英国人就习惯了这种乏味的食谱。能为上述解释提供依据的史实是 ①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圈地运动促进农牧业迅速发展 ③殖民扩张带来物种在世界传播 ④电力尚未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下表所示为1833—1918年英国法律的相关条文。这些规定 时间 法律 条文 1833年 《工厂法》 童工除周日外每天必须去学校学习2个小时 1844年 《工厂法》 8—13岁的儿童可将一天中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或者隔日工作,并在三个工作日里每天学习5小时 1901年 《工厂及工场法》 儿童雇佣年龄的上限提高至12岁 1918年 《教育法》 将义务教育年龄定至14岁,所有处于学龄期的孩子不得被雇用至工厂或矿井工作 A. 解决了工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B. 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 C. 顺应了工厂技术革新的需求 D. 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节奏 6.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 A.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 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7.下表摘自1844年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由此可知()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 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A. 竞争激烈导致生产与资本集中 B. 工厂通过严苛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C. 工厂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D. 工厂主的剥削压迫导致生产效率低 8.某学者总结19世纪末的英国“是世界上最为不祥的且最奇怪的地方。英国很繁荣,产品丰富,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英国正在因为饥饿走向垂死之境”。据此可知( ) A. 该学者的看法危言耸听 B. 英国贫富差距加大 C. 英国尚未建立福利制度 D. 英国经济独占鳌头 9.近年来,在卫星导航领域,由于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至今只是从军用领域“局部解放”出来为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