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011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对标考点:法律与教化(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33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考点,法律
  • cover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法律与教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在中国,“礼”对于“法”具有重要的影响,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在西方,法律规定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这说明() A. 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融入法律 B.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C. 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不同 D.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 统治者开始用法律治理国家 B 汉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等 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 唐高宗颁布《永徽律》并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D 清朝沿袭唐律制定《大清律例》并在乡约上宣讲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A. A B. B C. C D. D 3.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这说明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 ) A. 礼法结合,重视礼教 B. 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C. 礼法并用,制度完备 D. 引礼入法,依法治国 4.《大唐开元礼·序例(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 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 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 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5.《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A. 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 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 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 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6.汉律称亲属相容隐为“亲亲得相首匿”。唐以后容隐的范围扩大,不限于直系血亲和配偶,凡同居亲属,不论有服、无服,皆可容忍,而且兼及家奴。此外,子孙犯罪,亲老无人侍奉者,唐、元、明、清代法律都允许具状上请免刑。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 法律与乡约实现了合流 B. 法律儒家化的特征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中国古代很早就将法律用于治理国家。“夫自轩辕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著,其详弗可复知。逮魏文侯师于李悝,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曹魏刘邵又衍汉律为十八篇。晋贾充又参魏律为二十篇。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行者,定为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谓集厥大成矣”。据此可推知(   ) A. 战国时产生了中国古代成文法    B. 历代法律以《九章律》为蓝本 C. 古代法律具有继承发展的传统    D. 历代法律极大推动了社会治理 8.《云梦秦简》规定“凡官吏有舞弊或贪污受贿者,都将受到很重的惩罚”;《唐律疏议》中也出现了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大明律》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特别将“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条款定为死罪。这表明( ) A.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处理官员贪腐问题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得到强化 C. 中国封建社会已有了民主的法治体系 D. 监察制度的强化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9.汉时,只有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在执行死刑前须交由皇帝审核。《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