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妻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文化理解与传承 了解林觉民及《与妻书》,了解黄花岗起义。 2.整体感知内容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语言能力建构 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和语法现象。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和语法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 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不顾清朝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群众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孙中山还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评价。 2.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4月27日与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3.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而残酷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思绪翻涌,不能自己,彻夜疾书,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二、整体感知 注意重点字词读音 称心快意 chèn 几家能彀 gòu 必不能禁 jīn 双栖之所 qī 使之肖我 xiào 当哭相和也 hè 依依旁汝 bàng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彀,同“够” 2.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敬 (2)称心如意 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3.一词多义 (1)与 与妻书 动词,给,给予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介词,和,同,跟 吾与(汝)并肩携手 连词,表并列,和、同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连词,表选择,与其 (2)其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代词,他们 卒不忍独善其身 代词,自己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代词,代腹中之物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代词,代鬼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那些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 汝其勿悲 副词,表祈使,可要,当 4.古今异义词 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拟,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 5.文言句式 (1)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定语后置 (2)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定语后置 6.重点句子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译文:但是现在满地都是血腥,街道上都是恶狼走狗,有几家老百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