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987

第四章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05-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3505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4份,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
    课时2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原病体的第二道防线。                (阅读教材P76~78,完成填空) 1.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1)炎症反应 ①过程 ②意义:增强_____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吞噬作用 提醒 死亡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黏稠的液体,称为脓液。 (3)干扰素 [辨正误] (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2)吞噬细胞吞噬多种病原微生物时没有识别机制。(  ) (3)发热对人体是有害的。(  ) (4)乳汁中的溶菌酶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请根据下列资料区分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1 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 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 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资料5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_;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如下图),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 (1)炎症反应出现“疼痛”的原因是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_____)作为报警信号,引发_____,使人产生痛觉。 (2)炎症反应会出现“发红”的原因是_____。 (3)炎症反应出现“肿胀”“发热”的原因是受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_____,_____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4)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但对患者的康复不一定有利。其原因是什么?_____ 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浙南名校联盟一联)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天然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吞噬并降解后会产生多个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抗原分子被降解后,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 C.HIV侵染后,人体只产生一种浆细胞并分泌一种抗体 D.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抗原-MHC中的抗原决定簇往往藏在抗原分子内部 例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由于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正常人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呼吸道疾病 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1.(2017·浙江11月选考,21)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