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9031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1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答案,试题,历史,月月,学期
  • cover
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测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难度系数0.5~0.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屈家岭文化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早期向北扩展,占领了河南西南地区,其晚期渗透到豫南、豫中等地,使豫中河洛地区的文化面貌既带有仰韶文化遗风和大汶口文化特点,又带有屈家岭文化因素。这主要体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 A. 起源具有本土性和和平性 B. 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C. 传播具有渐进性和融合性 D. 具有突出创造性 2. 西晋时期,匈奴、羯、氐、羌、乌桓等少数民族大多已用汉语。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原地区通行的只有汉语和鲜卑语。此外,匈奴的结发、乌桓的剿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及服饰上的左衽等传统生活习俗逐渐消失。这体现出当时( ) A. 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逐渐深入 B. 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兴起 C. 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增强 D. 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 3. 《旧唐书·杨炎传》记载:“(杨炎)乃请作两税法……德宗善而行之……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据此可知,两税法( ) A. 延续了唐朝统治 B. 保证了生产时间 C. 强化了人身控制 D. 抑制了土地兼并 4.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 A. 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 B. 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 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 D. 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5.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波兰分灭记》中如此描述波兰被瓜分的惨状:“波兰……稍有才智者必虔杀之,稍有名望者必鱼肉之,务使爪牙净尽,股肱四裂,然后抉其腹而并分其脔焉。”康有为借波兰史事的主要目的是( ) A. 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B. 论证变法图存的紧迫性 C. 批判顽固派阻挠改革的行径 D. 宣扬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6.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 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 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 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 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7.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 A. 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 B. 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C. 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D.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8. 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欧洲和美国的“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则是“外围”。拉丁美洲就属于“外围”,“外围”围绕着中心运转。据此推断拉丁美洲长期经济滞后的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B. 重商主义增强了欧美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